教学科研
学校荣誉
名师讲堂
学子风采
多彩校园
教学科研

您的位置:首页 > 教学科研

关注阅读,提高语文素养
作者:管理员  来源:原创  日期:2017-06-01   [] [] []

当前,随着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》(以下简称新课标)在全国的逐步实施,一场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逐步展开,这给我们高中语文带来了生机,当然也带来了挑战。通过学习,我认识到:新课程改革是势在必行的。

比较二十多年来的语文教学改革,高中语文新课标在课程性质、课程的基本理念、课程设计思路以及课程目标上的要求等方面明显透露出: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恢复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,语文教学应该返璞归真——关注阅读,提高语文素养。

一、解读高中语文新课标阅读能力要求

“新课标”的“前言”部分指出“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,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”。

“新课标”在“教学建议”中专列了一条“积极倡导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方式”,强调学生不是接纳知识的容器,而是“学习和发展的主体”。

“新课标”把高中语文课程分成必修课和选修课两个部分,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。要求“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,有选择地设计模块,开设选修课”,对模块的内容和顺序,都由各学校灵活实施。

“新课标”在阅读教学的12项目标中提到:(学生能)根据自己的特点,扬长补短,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。通过阅读和思考,领悟其丰富内涵,养成独立思考、质疑探究的习惯,增强思维的严密性、深刻性和批判性。

由此看来,高中语文新课标阅读能力要求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:

1、阅读的面宽了,阅读能力覆盖面广了。

具体来说,过去的要求就是一本书,一本书教完任务就算基本完成。“新课标”对语文阅读能力从内涵到外延都有很大的扩展。不是教一本书就完,除必修课外还有大量的选修课,除文字教材外,还有音像教材,最主要的是学生的阅读面大大扩大了。从能力来说,与过去比也有很大的不同,除思想内容外,还有文化品位、人文素养方面的要求。此外,还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、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。

2、着眼于通过阅读实践来提高语文整体素养。

与过去相比,对高中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提高了,也完善了。一是出于时代的需要。当今信息如潮涌,作为现代文明人,对信息的接受、筛选、判断、储存极为重要,同时,现代社会人们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与本领,学会阅读是学会学习的核心,因而,阅读能力也应放在首位。二是高中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的需要。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,知识、能力是在精神世界里攀登的阶梯,新课标阅读教学要求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。

3、体现了全新的阅读价值观

“新课标”的全新阅读价值观,具有很多特点,这里举其要而言有:①树立新的学习观,把自己放在主人翁的地位,把自己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,以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在新课标指导下编写的新教材。②注重个性化的阅读,发展独立的阅读能力。文章的学习重在感觉、体验、发现问题。文质兼美的精妙,只有学习主体亲身体验,才能真正理解。合作学习也要在个人独立阅读的基础上进行。③注重审美体验,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。阅读文本,能感受形象,品味语言,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,体会其艺术表现力。④注重积累,注重文化积淀。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,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。⑤把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充实精神生活,完善自我人格,提升人生境界有机结合在一起,读书明做人之理。

二、强化阅读品质,实现新课标阅读观

指导阅读,老师们一般都十分重视帮助学生学会和掌握阅读方法和规律,但常见经过这样指导和训练的学生,阅读能力依然故我,书面的和口头的表达能力也不见提高,甚至越来越不愿意好好读书。因此,提高阅读能力不仅仅是帮助他们掌握方法和规律,更重要的是努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品质。因为学生在阅读中一旦养成了这些品质,不知方法者自会总结,不懂规律者自会领悟。

我认为,良好的阅读品质应该包括下列主要要素:

1、虚心、好学。

一些学生总以为自己是中国人,会说中国话,语文书,没有什么好读的,即使教师要求他们读,他们也只是浮光掠影。如此阅读,阅读能力如何提高?

“新课标”的全新阅读价值观,要求学生把自己放在主人翁的地位,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,以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新教材。

只有具备虚心、好学的品质,学生才能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,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。

2、投入、专注。

阅读有泛读和精读之分,但无论泛读或精读,都需要投入、专注,务求“进入角色”。置身局外看热闹,恐怕永远也只能摸到一点皮毛。

“新课标”的全新阅读价值观,强调文章的学习重在感觉、体验、发现问题。文质兼美的精妙,只有学生亲身体验,才能真正理解。

高考江苏考区今年有篇优秀作文《〈红楼梦〉之我见》引用鲁迅语, “经学家看见《易》,道学家看见淫,才子看见缠绵,革命家看见排满,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……”,竟能一字不差地默写,不投入和专注又怎能做到?

3、思辨、独创。

  “新课标”的全新阅读价值观,要求个性化的阅读,发展独立的阅读能力,文章的学习重在独创的感觉、体验。

企求囫囵吞枣地看书读文能提高阅读能力是不可想象的。鲁迅在《读书杂谈》中指出:“看别的书也一样,仍要自己思索,自己观察,倘只看书,便变成书橱。”一个人对于阅读内容独创的思考力准确的判断力,正是源于乐于思辨的阅读品质。

4、勤奋、有恒。

  “新课标”的全新阅读价值观,注重积累,注重文化积淀,要求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,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。

要做到这些,没有勤奋的品质是办不到的。贪玩、怕读书、懒读书是当今不少学生的通病,他们阅读以至整个学习的失败,主要原因浓缩成一个字就是“懒”。

阅读的成功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就可以办到的。还是徐特立先生说得好:“要刻苦钻研,要坚持,持之以恒,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的人学不好。”

因此,帮助学生认识到阅读是终身需要,应逐步养成持之以恒的阅读品质,可以说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。

三、明确措施,培养良好阅读品质

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是个综合工程,需要从激发阅读兴趣、培养良好习惯和调整好阅读心理等方面入手,但如果就兴趣而兴趣,就习惯而习惯,就心理而心理,是很难持久的。良好的阅读品质的养成,必须明确提出培养阅读品质的目标,同时有专项措施,进行长期的培养方可获得。

首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有意义的提问来启发,指导。

如我在教学《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》板书课题时,故意错写成《闻一多先生的做和说》学生指出后,我便顺势而上,为什么要先“说”才“做”?它们之间有何不同?—— “做了再说”、“做了不说”、“说了就做”。这个问题便直接触到了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,同时能牵稳学生的思维,凝聚学生的注意力,比直接干巴巴的导入效果要强得多。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,思索出一定深度的见解,体会到思辨的乐趣,才有可能进一步培养其优秀的阅读品质。

其次,我还会把选修教材中的文章全部用作培养阅读品质的材料,每周星期一布置学生自读一组文章,临近周末安排一节课由学生从思想内容、表现方法和语言表达三个方面交流学习体会,接着由学生相互提问,最后由教师小结,公开评分。

再次,我还要布置一周至少有一次向家长介绍自己的阅读感受;在“名著导读”的基础上,我还会另外向学生推荐并要求他们每人一学期至少选读一本不少于30万字的书,要求学生轮流出一期“周刊”,其中的“美文推介”和“书海徜徉”是一定要做的栏目。“美文推介”不但要介绍一篇课外阅读的好文章,还要对此文作些许点评;“书海徜徉”则是畅谈自己一周的读书感受,可以是单篇的读后感,也可以是多篇的比较体会。学期结束前几周安排两节以上的语文课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,由学生投票评出前十名,当场发给奖品。

这些做法都坚持围绕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这个中心展开,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,班级勤奋阅读的风气就会慢慢养成,学生相互感染,形成良性循环,教师就相对轻松了。

阅读应该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信息输入的主渠道,良好的阅读品质是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关键性要素。这是通向知识渊博的金桥,会把他们带入一个又一个新的人生境界。在新课程、新学习方式、新教学氛围下,不难理解,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品质,不仅是阅读教学的需要,更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。

上一篇: 背诵---高中英语学习的有效方法
下一篇: 浅谈高一后进生班级管理的方法